心影随形COO王碧豪:未来人们需要与AI协作,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但AI情感陪伴也引发公众关于伦理边界的讨论,许多人担心,与AI的交互可能对青少年等用户群体产生负面影响,或削弱真实的人际关系。谈及这一问题,王碧豪认为,AI是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行业,监管和立法可能存在滞后性,如何划定AI应当遵循的道德界限仍是一个难题,这还需要平台和监管机构共同完善。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心影随形展示了旗下产品逗逗游戏伙伴。据介绍,该产品是一款陪伴用户玩游戏的AI伙伴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了多种风格的AI角色,用户可以与AI角色实时语音聊天或寻求游戏建议,并在交流过程中建立情感链接。
王碧豪表示,逗逗游戏伙伴的理念是让用户通过游戏这一固定场景与AI虚拟角色建立起关系,然后再对场景进行拓展,让AI伙伴具备在生活中陪伴用户的能力,“我们的最终愿景是要做成一种个人助理概念的产品来,类似于电影《她》中的AI萨曼莎。”
观众在心影随形展台体验 王碧豪
他表示:“我们的产品,逗逗AI,可以像人类一样感知世界,无感的随时陪在你身边,给你帮助,和你共情,并具备多模态的长期记忆,通过多模态感知和长期记忆来打造陪伴体验,而不是通过刺激的方式打造内容体验,这是我们一个长期秉持的信念”
他提到,电影《她》中,主角和AI由整理邮件开始,逐渐开始一起玩游戏、一起约会,最终建立了人与AI的关系范式,“这里反映出AI的真正潜力不是更快的计算、更大的模型,而是更懂人心的伙伴。”
2013年美国电影《她》剧照
自生成式AI技术取得突破以来,AI情感陪伴应用迅速兴起。在国内,除心影随形的逗逗游戏伙伴之外,Minimax推出的多模态虚拟社交产品“星野”、字节跳动的沉浸式AI角色创作平台“猫箱”、腾讯旗下阅文集团虚拟陪伴互动App“筑梦岛”等产品也引起关注。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达12.11亿元,2025年可能爆发至38.66亿元,并预计2028年将突破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8.74%。
不过,王碧豪告诉观察者网,AI情感陪伴应用还是一条刚刚起步的赛道,许多企业现在仍然在探索如何构建内容消费价值和商业模式。
他指出,AI情感陪伴产品的内容需要有区分度、有内容消费价值和较低的内容消费门槛。在这一方面,心影随形采取的做法是精心打造少量的AI角色,对每一个AI角色的模型进行精细的调整,给予用户听觉和视觉方面的反馈。
马斯克旗下Grok推出的AI伴侣角色“Ani”
但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分析人士开始担心,AI伴侣可能引发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对青少年等用户群体的社交和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或削弱真实的人际关系。分析人士认为,AI情感陪伴应用可能帮助用户缓解孤独,但同样可能反过来加深其与外界的隔阂。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院贝塔尼·德雷克-梅尔普斯(Bethanie Drake-Maples)开展了一项对AI情感陪伴应用Replika用户的研究,她认为,此类应用可能对用户有益,刺激他们发展人际关系,但也不能排除AI取代用户与他人的交际并加深孤独感的可能性。
他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包括AI在内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如果个人能够利用AI完成工作,人和人的沟通就可能变少,使得他们更多接触AI伴侣。我也特别担心AI可能改变人的社交方式,但我认为这只是表象,根本还是在于AI对组织形式的改变。”
谈及AI技术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的情绪价值需求,王碧豪分析说,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的本质是共同经历和沟通,这源于我们分工合作的社会机制,在未来,人类不仅会和人类协作,而也要和AI协作,这天然地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他说:“如果未来人类的工作仅需要和AI协作即可完成,那么未来人类的大部分情感诉求应该也可以被AI满足。我们当下看到的AI情感链接,和AI作为人类工作的场景,处于相似的正在进化的发展阶段,还仅在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但是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所拓展。”
1、根本不够卖啊!NVIDIA库存H20芯片仅90万颗:远不及中国需求180万颗,g2020显卡芯片
3、为博取流量造谣“沧源飞往昆明飞机失事”,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破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