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到自己的FILA,滔博和宝胜拼命了,宝胜 滔博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安然
又一个运动零售巨头闯入户外品牌代理运营的战局。
近日,据懒熊体育消息,YYsports(胜道体育)母公司宝胜国际已成为户外品牌Dynafit(雪豹)的中国市场总代理,双方实际达成合作可能在更早时期。据悉,今年3月,雪豹已注册了新公众号“雪豹DYNAFIT”,重启中国市场运营。目前,雪豹新的线下门店正在筹备中。
另一运动零售龙头滔搏在近日也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作为加拿大跑步品牌Ciele Athletics在中国的独家运营合作伙伴,全面负责Ciele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传播、市场推广、渠道销售、消费者运营等全链路运营工作。
相较而言,滔博的摊子铺得比宝胜更大。2024年5月,滔博成功拿下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的中国市场独家运营权;今年5月,滔搏成为挪威户外品牌Norrøna(老人头)的中国市场独家运营伙伴;同月,滔搏又官宣与英国跑步品牌Soar的合作。
如此密集地扩充户外品牌运营储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或是渠道零售商们顺应时势的自救之举。
近两年,滔博、宝胜等渠道零售商受宏观消费放缓,以及耐克、匡威等主要代销品牌业绩不振的影响,经营巨震。
截至最新财年年末,滔博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减少1124家至5020家,宝胜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减少75家至3448家。二者的年度收入、毛利、经营溢利等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且下滑态势延续至今年一季度。
与传统球鞋衰落走向相反,户外品牌尤其跑步品牌成为近年的市场新宠。相比落寞的耐克,On昂跑、萨洛蒙等品牌意气风发。滔博、宝胜等或寄希望于拿下更多户外品牌,像安踏一样打造出自己的现金奶牛,以平衡业务结构、缓解业绩窘迫的现状。
只是,转换身份独立而全面地运营一个甚至数个户外运动品牌,对于曾经的渠道零售商们来说,或许并非易事。
01
自寻出路
7月初,宝胜国际发布了公司6月收益公告。当月,宝胜综合经营收益净额与去年同月相比下跌16.4%;截至2025年6月止的六个月,宝胜综合累计经营收益净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8.3%。
颓势自去年已经显现。
截图来源于宝胜国际财报
根据财报,宝胜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0%至184.54亿元,毛利同比减少6.6%至63.09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减少3.6%至7.09亿元。
在营利数据不振之外,宝胜库存也在持续增加。期内,公司存货同比增长5.1%至49.46亿元,直追毛利水平。
截图来源于宝胜国际财报
由此,宝胜进行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操作。根据财报,为保障利润率,宝胜关闭升级了部分业绩不佳门店,降低成本并提高单店运营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宝胜直营门店数量尚为5883家,五年之后,宝胜国际直营店数量关闭超2000家,仅剩3448家门店。
滔博的闭店动作更为激进。
截图来源于滔博财报
根据财报,2022-2025财年内,滔博门店数量从最高的8006家锐减近3000家至5020家,几乎消失了一个宝胜;门店毛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幅度扩大至两位数;单店销售面积同比波动下滑。
数据显示,滔博与耐克、阿迪达斯等绑定较深,主力品牌销售占比长年高于80%,受其销售表现影响较严重。
截图来源于滔博财报
在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财年里,耐克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0%至463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4%至32亿美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90个基点至42.7%。最大客户的濒临绝境无疑给滔博带来沉重打击。
另一边,虽然阿迪达斯2024年全球营收、营业利润、毛利率均实现增长,但其在中国市场的DTC变革也在加剧,滔博等渠道零售商越来越难在这些品牌身上寻找到增长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滔博在财报中提到,在消费者行为更趋理性的大环境下,市场呈现两极化发展。
一方面,大众市场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多元化体验和专业化运动生活的需求不断延展,推动了越野跑、滑雪、网球等曾经相对小众运动项目的蓬勃兴起。
可以佐证的是,今年一季度,亚玛芬体育旗下户外品牌Arc'teryx(始祖鸟)所在部门收入增长28%至6.64亿美元;越野跑品牌Salomon(萨洛蒙)所在部门增长25%至5.02亿美元;网球品牌Wilson(威尔胜)所在部门增长12%至3.06亿美元。
2024年,亚玛芬体育营收同比增长18%至51.83亿美元,推动母公司安踏集团总营收同比增长13.6%至708.26亿元。通过组合并购、双轮驱动,安踏构建起一个千亿元级别的运动帝国。
这一切始于安踏第一个外来购进的增长引擎——FILA。对滔博、宝胜国际等运动零售商们来说,他们或许也渴望找到自己的FILA,为公司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甚至逆风翻盘。
02
标的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户外运动世界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也不常有。
品牌并购其实格外考验运营公司的眼光与入局时机。
宝胜国际用来试水的雪豹,其实大约十年前就曾进入中国市场,但未激起太大水花。
公开资料显示,雪豹最初以制造滑雪装备起家,是奥地利最知名的雪具品牌之一;2012年,雪豹首次推出越野跑系列,晋升为从头到脚全季节的运动装备品牌。
截图来源于Dynafit官网
据源Sight了解,雪豹的热销夹克价格在1000-3000元左右,与凯乐石、迪桑特、巴塔哥尼亚等接近;其热销跑鞋价格在800-1200元左右,与萨洛蒙、HOKA等主力价位接近。
2016年,雪豹首次进入中国。但由于刚进入中国产品管理不够稳定,频繁大量更换SKU,无法及时补货,加上雪豹擅长的越野跑运动在当时的国内市场还较为小众,无法撑起足够业务等原因,品牌最终经营不佳,与当时的零售合作伙伴上海飞蛙未到协议期限便结束合作。
2021年,如是观山成为雪豹的中国总代理,但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代理公司,如是观山也并未让雪豹更上一个台阶。
相关资料显示,2022年,雪豹的全球营收还不到2亿欧元,从各种角度看来,这都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品牌。由此入手,宝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才能让其出现起色,这对低谷中的宝胜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03
经营挑战
区别于单薄的雪豹,滔博拿下的品牌在专业垂类乃至大众领域,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关注度。
其中,加拿大高端越野跑品牌norda曾获得过意大利奢侈品集团Ermenegildo Zegna(杰尼亚)的股权投资;Norrøna老人头被许多户外爱好者视为最顶级、最个性的户外品牌,产品价格甚至压始祖鸟一头;Soar是高端潮流化的跑步新势力,2025年巴黎时装周上发布的秋冬系列引发圈内关注。
截图来源于Ciele Athletics官网
被滔博最新收入囊中的Ciele,则号称是全球路跑和越野跑者首选的专业跑步帽品牌,自创立以来,已售出超百万顶帽子,在运动头饰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高端越野跑、高端户外、高端潮流路跑……滔博拿下的一众品牌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几乎与现在市面上最火爆的运动品牌重合,那是不少消费者脑海中可以立马闪现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再加上运动头饰品牌的全方面覆盖,滔博打造自运营的运动帝国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各细分赛道早有领军者站岗,若顺着已有的道路前进,失去领先优势的品牌将更难实现超越。
同时,需要警惕的是,随着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变化与消费者行为理性趋势的加深,高端消费的长期持续性仍存疑。
近日,法国奢侈品巨头 LVMH集团公布的2025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其总营收同比下降4%至398亿欧元,经常性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5%至90.15亿欧元;另外,此前亚玛芬将2025年全年收入预期降低至13%-15%,一季度财报发布后虽再上调至15%-17%,但仍低于2024年的实际增速。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在贸易摩擦重新升温、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中国消费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包括全球奢侈品行业在内的高端消费行业仍承压。
由此,下注高端户外品牌并投入其中的零售巨头们仍需拉长耳朵提高警戒。
当然,在前期考察之后,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是对转型中的渠道零售商们又一大考验。
今年5月,有“海外版滔搏”之称的Foot Locker往行业抛下一枚深水炸弹,其宣布以24亿美元的价格被Dick's Sporting Goods收购。
过去几年,Foot Locker也曾尝试通过收并购推进业务多元化,但收效甚微。最终落得“卖身”结局的Foot Locker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从0开始运营一个新品牌并不简单。
此外,例如徐阳之于安踏专业运动群、江艳之于安踏时尚运动群、郑捷之于亚玛芬体育……即便能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为品牌拓展门店,但滔博、宝胜等在品牌全链路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或仍显不足,总体协同能力有待观察。
目前而言,急于转型的零售巨头们能否真正做起一个独立品牌,仍是未知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我电动车最大速度就是25km/h,天天骑,我觉得25km/h够用了,电动车最高时速25公里怎么回事
2、当初县里的摩托车一下就卖光了,又新开好几家摩托车店,悲伤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后
3、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打卡祖国西北角的“红色国门” 媒体记者在新疆巴克图口岸体验俄风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