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被KPI“榨干”的中国法官

时间:2025-07-24 12:19 作者:Mrno星尘

被KPI“榨干”的中国法官

作者 | 关心法官的

来源 | 法律先生

🔺截图自微博@笑面土狼

法官平均每个工作日结案2.3件,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这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在今年两会上的原话,听起来只是一个数字,却是无数法官生活的日常。

他们不是在开庭,就是在开庭的路上,不是在加班,就是在等加班的电话。

前不久,一位律师在周六收到法院传票,以为印刷出了错,打电话确认。

对方法官回复:对,就是周六开。

法院忙成这样,已经不是新闻,而是被默认的常态。

🔺图自中央路知事

可翻开最高法的数据就知道,法院不是「想卷」,而是「被卷」。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079.9万件,同比激增近27%。其中民商事案件暴涨41%。

却稳定在12万人左右,几乎没有同步增加,最终就变成了:人均每天结案2.3件,甚至更高。

🔺图自最高法院

一些地区的基层法院早已突破极限,一年处理300件案子不稀奇,400多件也不罕见。

在我们之前关于法官的内容中,评论区最热的一条留言,就提到他们当地法院每月每个法官1600个案件。

更夸张的事,跟帖中还有人提到一年3万+件案件。

为了保证审限,法院不得不「加开加判」。

早上排队开庭,晚上灯火通明写判决,连双休日都要拉出来凑审理时间。什么叫「司法为民」?这就是他们能做的全部了。

但这远不是全部。

🔺10年来法院收案数量变化趋势

图自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除此之外,还有一整套制度性的非审判任务。

开会、写总结、扶贫、宣传、拆迁、维稳、扫街……

某法院一边组织法官街头扫地做表率,一边商事案件堆积如山,无人问津,你能说这不是荒谬?但他们每天都在经历。

如果你还讲程序,就无法按期结案,那考核就会把你拖下水。

《中国法官心理健康白皮书》说,43%的法官都有中度以上的焦虑。

这正是司法系统真正的悖论:制度要效率,法官要公正,而人本身却正在被效率压垮。

法官这一职业的吸引力,也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削弱。

🔺关于法官过劳及被杀害的官方内容停留在2018年

只能从一些自媒体获取近况

高强度的压力下,不少法官选择转行。

与其年薪不到20万、一年操持几百案,还要面对接访、维稳和考核,不如另谋出路。

首批入额法官中,硕士以上学历者占78%,可五年后流失率已超15%。

再有理想主义,也挡不住现实的各方面的「负债」。

🔺案件越来越负责,处理难度大、审理周期完全不可控

邹蜀奇法官向记者展示一份64页共3万余字的判决书

图自最高人民法院

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供电系统」,来代替今天靠法官「用爱发电」的现实。

薪酬改革是一部分,不是为了涨工资,而是为了保住司法职业的基本尊严。

在德国,法官薪酬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在新加坡,法官年薪是律师的1.5倍。

在中国,法官年薪不敌一线城市初级律师。

而43%的法官有中度以上焦虑,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产假法官在家写判决、最终跳楼的悲剧。

我们不该等到「猝死讣告」刷屏,才开始同情。

🔺纪录片《是这样的法官》

编制要精准补血,让案多人少的地方能人随案走;考核要科学减负——删掉那些装点门面的非审判指标。

职业要体面有光,让法官能专注法律,别再让法官在键盘前死去,在表格中灭顶。

让守护正义的人,首先被正义守护。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制度设计该承担的责任。毕竟,一个法治社会不能靠燃烧个人去点亮正义。

如果你也曾见过、经历过这些困境,又或者有更多想要说的,欢迎留言说说。

每一个真实故事,都是推动改革的火种。

点击「法律先生」阅读原文

Top

1、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2、各地积极应对强降雨 抢险救援加紧进行

3、公安部:捣毁境外诈骗窝点2000余个,抓获嫌犯8万余名,境外诈骗破案最新破案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wxw59.cn/NCD/detail/lzksre.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Mrno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