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直击WAIC2025 | 首日探馆:大模型丰产下的共舞时代 具身智能与AI终端齐飞

时间:2025-07-27 12:21 作者:枫晨雨

直击WAIC2025 | 首日探馆:大模型丰产下的共舞时代 具身智能与AI终端齐飞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在上海隆重开幕。

“数字智能是否会取代生物智能?”大会主论坛上,AI教父杰弗里·辛顿翻开了AI之问的新篇章。

技术进化之外,更切实的问题是:AI能否真正嵌入产业与社会,创造可验证的真实价值?这是WAIC 2025最接地气的实践焦点。

现实中,擎朗科技的机器人已经能调酒,梅卡曼德的机器人能叠衣服。穿梭于世博展览馆,“WAIC里”的技能大舞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智能机器人在文艺站、修理铺、小吃街打鼓、写字、煮串、剥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AI,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答案。

大模型加速“下沉”

走进世博展览馆H1馆,宛如揭开了AI能力的黑盒。谷歌、阿里、华为、腾讯等大厂云集,AI六小龙、北斗七星、科创八杰等新秀聚首。在参展企业与专业观众的交流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听到最多的关键词是“国产化突破”“开源繁荣”“多模态”与“下沉产业”。

阶跃星辰把“中国好声音”的座椅搬到了现场,一键扫码就能开启AI Rap音乐创作,在其后方“多模态卷王”的标语引人瞩目。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卷”在哪里?阶跃星辰方面向记者表示,随着大模型技术迈向推理时代,大模型需要满足强智能、低成本、可开源和多模态四个特征,升级后的新一代基模Step 3可以为开源世界贡献性能增强的多模态推理模型。

目前,Step 3已授权国内多家芯片公司,并完成芯片适配。根据原理分析,Step 3在国产芯片上的推理效率最高可达DeepSeek-R1的300%。成立两年多,阶跃星辰架起的多模态矩阵已覆盖语音、视觉理解、图像编辑、图像和视频生成、音乐等领域。

“在企业模型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基础模型和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都至关重要。”阶跃星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让大模型真正用起来,需要从模型、芯片、平台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模型算法、语料标注、计算资源都是导致多模态技术处理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而性能提升是否完全等同于模型价值?面对这一产业之问,记者发现,从AI生成式办公、营销到智慧能源、数字基建、工业智造,大模型正加速“下沉”。WAIC 2025的变化在于,越来越多的垂类大模型正通过场景共创与数据耦合,重塑产业效率曲线与创新范式。

如何解决企业在AI落地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和应用挑战?从大数据平台起步的星环科技应客户需求,已逐步转型为AI Infra供应商。在新一代AI Infra架构中,AI就绪数据平台为大模型的应用做好了数据准备。面对多模态的语料信息,用户可以在接口和计算层屏蔽所有异构数据带来的差异化,以统一形态满足各类垂直大模型的落地场景。

做好语料、知识、模型、应用四大模块的排列组合,对特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起到关键作用。在AI PC(人工智能电脑)展示区,不少观众通过拖拽连接知识检索、大模型、MCP(模型上下文协议)及业务系统等模块,便可快速形成专属的智能体应用。

星环科技市场部海外市场主管何韵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演示了金融领域的投研应用。她表示,企业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业务语言、掌握领域知识的专属智能体,平台基于语料管理和知识管理功能,从大量专业资料中提取高质量数据,保证内容输出的准确性,并兼容多种国产GPU与推理引擎,以适配企业级模型多环境管理需求。

当AI智能体开发从“技术实验”转向“业务引擎”,何韵秋指出一个关键矛盾:当前企业AI部署仍以单点场景应用为主,主要受限于数据治理的前期投入。她强调,尽管构建企业级AI基础设施需要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与系统整合工作,但这已成为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投入。

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

如果说大模型是AI理解世界的第一条腿,具身智能就是它迈入物理世界的第二条腿。从世界模型的仿真—推理—迁移,到人形机器人在物流车间的精准拣选,再到语音Agent(智能体)与传送带设备的协同,这些都在以真实场景回应:AI能否在物理世界被验证?

在宇树科技的展台上,一场火花四射的人形机器人拳击赛正在激烈进行。四台宇树G1人形机器人化身“钢铁拳手”,在擂台上展开硬核对决。首场比赛是小绿对战小黑,双方动作流畅,攻防转换间尽显仿生科技的敏捷性。最终,小绿一记凌厉的鞭腿,精准命中对手,拿下首胜,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成祥 摄

宇树科技的“机器搏击”尽显本体运动控制的魅力,而智元机器人的展台更侧重人形机器人的“大脑”与人机协同。

记者了解到,智元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凭借在技术创新、产业落地、数据驱动、评测创新及开发平台等多维度表现,荣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

现场,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首席技术官)彭志辉(稚晖君)与灵犀X2人形机器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人机对话。作为首位以“嘉宾”身份登上WAIC主论坛的机器人,灵犀X2的“本体+运动/交互/作业智能”展现出超乎期望的表现。

在WAIC2025主论坛舞台上,AI不只是产业技术的代名词,更成为被从不同角度反复审视的未来范式。重量级中外嘉宾就人工智能的全球合作展开探讨;图灵奖得主同台聚焦AI驱动复杂系统的新图景;计算“领头人”试问“未来算力走向何方”,提出了算力架构的前沿走向。

科技领军者接连登场,AI被置于科学、产业与底层技术的交界处,显露出它远不只是效率工具,更可能重构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商汤的展台,新升级的日日新V6.5大模型推理更强、效率更高,开始接受端到端场景落地的“实战挑战”。

工作人员让记者带上小米AI眼镜,体验商汤音视频交互系统的实时反馈。当询问“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耳边便会传来对所看画面的描述与讲解。工作人员说,相比传统的AR设备识别慢、交互浅,搭载大模型的AI眼镜可在多场景下获得针对性回复,让“看、说、记、想”成为可能。

似乎,在大模型、具身智能与算力底盘的多重驱动下,AI已越过概念验证,进入更确定、可追溯的产业周期,切实破解健康、生产、公共服务中的实际难题。

AI终端百花齐放,端侧大模型加速落地

作为智能世界的关键入口,AI技术正驱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个人电脑等多类设备实现形态重构、交互跃迁与生态重塑。在端侧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消费者触手可及的电子设备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可以触摸到的AI电子宠物、能帮你提示演讲内容的AI眼镜、飞机上不联网也能整理报告的个人电脑、能帮人想点子的录音设备⋯⋯与前几年不同,在WAIC 2025上,观展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触手可及的AI终端越来越多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丛森 摄

在世博展览馆H3馆智能终端展区内,除了到处“撒欢”的机器人和机器狗,最为吸睛的产品当属AI眼镜。实时翻译、内容检索、AI照相、演讲提词⋯⋯作为链接智能世界的重要入口,仅仅几十克重的AI眼镜正不断扩充使用场景,尝试解答“如何成为真正好用的个人AI助手”。

从百模大战到百镜大战,AI眼镜方兴未艾,技术路线之争尚未有定局。是百花齐放,也是百舸争流,硬件、软件如何在小小的眼镜中得以平衡,又该如何打破物理世界和赛博世界之间的鸿沟,一切仍在想象中。

但一些共识和趋势已经逐渐明朗。当AI浪潮奔涌而至,技术究竟可以帮人们做些什么?一个较为普遍的回答是——记录和解放。在“出门问问”展台,记者看到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艺术展。通过终端设备,AI技术从微观视角还原了独属于个体的胡同记忆,故事无关宇宙洪荒,仅解答人心中的一丝乡愁。

AI眼镜可以记录下生活点滴、AI录音设备可以延展出灵感时刻⋯⋯一切从需求的角度出发,用科技的形式表达,这是人工智能献给人类的浪漫。

但回到现实,眼下,AI智能终端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端侧大模型受制于能耗与算力瓶颈;AI功能与用户真实需求仍存部分偏差;终端生态碎片化严重,应用、系统、设备之间存在明显的藩篱。推动AI技术与终端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拥有持续进化能力的下一代智能终端,仍是摆在全球从业者面前的核心命题。

Top

1、世体:巴萨胸前广告想卖1.2亿欧,Spotify想给8000万欧签到2034年,巴萨球衣广告赞助商

2、德利赫特:所有人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库尼亚的表现真的很好,德·库宁

3、泰柬边境传出炮声 双方冲突进入第四天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wxw59.cn/NTX/detail/luohjq.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枫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