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体…头部券商在WAIC紧盯这些方向,ai智能股票怎么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
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大模型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AI模型层正从“追赶式创新”加快向“引领式创新”转变。同时,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热度持续升温。
科技金融无疑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需要依托相应的科技金融体系,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大会现场获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4家头部券商齐聚WAIC,聚焦“科技金融+AI创新”命题,通过举办论坛与参展,展示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沿实践及最新成果。
相关论坛活动如下,(中信证券随中信集团一同参展,论坛由中信建投证券承办):
记者注意到,这4家券商已连续多年亮相WAIC,下属研究机构带来了AI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覆盖智能体、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AI产业热点。如中信智库发布《AI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深度研究报告。
券商研究紧盯行业前沿,其聚焦方向往往折射出市场对产业的集体思考。从这些研究热点中,可以管窥业界对AI技术落地场景、产业趋势及投资机会的研判路径。
中信建投:40万字报告挖掘AI产业投资机遇
中信集团携旗下20家企业连续第4年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通过举办论坛与参展,全面展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实践及最新成果。
中信集团及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向记者介绍,中信集团把科技金融作为扎实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加速金融向AI深度赋能;AI+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由中信建投证券承办;中信证券随集团一同参展,重点讲述AI数字员工的创新实践故事。
图/智慧中信 • 共创新可能 AI+科产融创新发展论坛现场
在7月27日举办的论坛上,中信智库发布《AI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AI+产业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中信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委会委员武超则在当日论坛上介绍,报告长达40万字,500页的篇幅,内容贯穿AI垂直产业链核心环节,从底层算力基础设施到中层大模型技术迭代,再到终端应用场景落地,实现软硬件研究全链路贯通。
“报告全面拆解AI模型、应用与算力,勾勒了AI新纪元产业图谱,立足全球最新AI大模型演进趋势,以全球化视野系统解码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最新发展脉络,全方位挖掘横跨软硬领域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机遇。”武超则表示。
根据记者获取的《AI 新纪元:砥砺开疆・智火燎原》报告原文,全文超过36万字、540多页,由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等20位分析师共同撰写。这一报告的研究成果可以提炼为三大观点:
报告指出,自ChatGPT发布后,AI大模型向更强、更高效、更可靠方向发展,呈现推理模型深化、智能体模型爆发的格局。美国在探索更强大模型上保持全球领先,中国企业则在算力受限下实现高效性全球领先。
2025年是Agent元年。推理需求带动算力需求爆发,国内算力自主可控趋势凸显。2025年是AI应用加速落地之年。本轮AI渗透较互联网时代大幅提速,B端落地进程或超预期。
随着大模型快速迭代、供应链快速降本,两大因素加速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不过,具身智能大模型仍有数据集不够、思考跟不上运动、缺乏生态等主要痛点,但随着合成数据使用、模型持续迭代,未来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中金公司:AI创新发展亟需“耐心资本”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有幸连续第八年承办投融资主题论坛,本届大会以“科技金融促AI发展”为主题。
记者了解到,2024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中金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联合发布了《AI经济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今年,在这一舞台上,借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契机,中金公司发布《科技金融》《具身智能:AI下一站》《人形机器人:商业与经济》等研究报告。
“今年我们继续从科技金融视角探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表示。
图/彭文生在WAIC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科技金融赋能AI经济发展》
在论坛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汇报了科技金融与AI发展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值得关注的是,彭文生特别提到了一个“很热很时髦”的词:耐心资本。他表示,“我们亟需耐心资本,大家看投资的笔数,投早投小的占比资金都在下降。”
彭文生指出,要发挥政府资金的耐心优势,政府资金理论上具备长期视角,关注未来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回报;要激活社会资本投入AI,如高净值个人财富、慈善基金、民营企业等,“有恒财有恒心”,补充长期创新资金。
总体而言,彭文生试图从经济学的逻辑框架,来解释“规模”促进AI发展的角色,其表示,“我们有足够大的规模来促进创新,包括AI领域的创新。科技金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耐心资本”。
在彭文生看来,未来发展中,具身智能是AI应用的关键领域。他认为,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智能时,从人类从事的工作来看,力量型任务可能会更早被替代,因此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空间很大。
科技金融促进AI创新,赋能AI与经济发展。彭文生认为,繁荣的股票市场是畅通风投退出渠道的大的有利的环境,科技金融可推动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风险投资者对AI早期投资的意愿,例如DeepSeek的突破已带动市场对中国AI创新的关注。
此外,在金融领域,还有一个热词是金融科技。彭文生指出,金融科技讲的是金融行业本身对科技,包括AI应用的需求。比如过去几年,全球量化交易专利中的AI相关专利占比显著上升。
华泰证券:AI服务器革命催生千亿市值公司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曾公开表示,“AI智能体(Agent)成为新的计算界面,重塑企业软件”。
7月28日上午,华泰证券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数智跃迁 生态共创”科技金融创新论坛。此次是华泰证券第五年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合作,聚焦Al Agent、自动驾驶等大模型在重点产业的应用和落地前景,探讨如何加快AI与实际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等产业的数智化升级。
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数据科学研发中心联席负责人王鞅,介绍了公司自研的智能研报这一智能体应用。他认为,现在AI赋能模式正在从“人+智能助理”向“人+多智能体”演进,员工通过调动多个智能体,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工作,智能体不是只做基础重复工作,也开始承担一些关键工作。
据悉,过去四年,华泰证券研究所分别发布了元宇宙、碳中和、AI大模型及产业链重构的深度报告,而今年研究焦点为智能体的投资机会。
图/华泰证券研究所过去四年在WAIC发布的深度报告
在会上,华泰证券研究所全球科技战略首席分析师黄乐平,发表主题演讲《智能体经济时代的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以来,美股七姐妹市值上涨160%,但员工总数下降1%。黄乐平判断,随着AI能力的不断增强,大语言模型(LLM)将从金融法律服务、软件外包等常规性的脑力工作开始,逐步替代人类工作。同时,其对机器人短期能突破持谨慎态度。
展望未来,黄乐平认为,大语言模型会大幅提高硬件产品的“思考”能力,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会提高硬件产品的“行动”能力。未来机器人,ARVR,无人驾驶车等多种新的硬件形态可能是2.0时代的硬件载体。
而Agent AI不只是大语言模型升级,而是重新定义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范式。从用户交互到对话协议再到底层工作流的动态交互需求,解释了为什么Agent AI对“AI+X”行业变革影响深远且超越人类预期。
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2025年,黄乐平对AI大模型产业链有四个判断:
黄乐平指出,液冷、光模块、HBM这些服务器的核心技术,可以类比手机时代的镜头,显示屏等核心技术。中国的光学和现实产业链在手机的大屏化和多摄像头化中充分受益。这波AI服务器革命中,液冷、光模块、HBM等会长出一批千亿市值的公司。
1、泰柬冲突停火:因为打不大,所以敢开火;早就打过,不是新鲜事,不是因为稀土
2、深刻把握和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