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具身智能进入技术突破年 明年或有望规模化放量

时间:2025-07-29 05:11 作者:鹿青崖

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具身智能进入技术突破年 明年或有望规模化放量

“具身智能今年会有小批量落地,明年或有望迎来规模化放量,落地顺序将遵循 ‘工业先于物流,商用先于家用’的路径。”近日,千寻智能创始人兼CEO韩峰涛在WAIC上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具身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千寻智能首次亮相WAIC,并重点展示了其首款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这款机器人于2025年6月正式发布,是国内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机器人。据了解,Moz1全身配置26个自由度,搭载全球功率密度最高的一体化力控关节,配备国内顶尖的高精高速WBC算法,负载自重比达1:1。

韩峰涛向记者介绍道,在今年WAIC展会上,千寻智能的Moz1机器人在叠衣服的场景,被很多观众称为本次展会“最佳展示”,无论观众如何将衣服随意乱置,机器人都能将其精准叠好。此外,千寻智能展台饮料吧台场景的“服务生”机器人,接受下单之后,从冰箱里取出饮料,并递给观众,这款机器人在两天内卖空14箱饮料,“这些场景在去年根本无法想象。”韩峰涛称。

这种突破并非个例。韩峰涛观察到,今年展会的机器人产品形态更丰富、与应用结合更紧密。“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相比去年明显提速,行业从‘拼概念’进入‘比实干’阶段,参展的机器人创业公司数量翻倍就是最好证明。”

在机器人“进步神速”的节奏之下,目前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企业都在继续加速迭代技术。韩峰涛对记者表示,千寻智能的下一代产品路线是走向“更高、更快、更强”,具体而言,产品功率密度将显著提升,在相同力量输出下,机器人会更轻薄;机器人运动速度将加快,响应更敏捷;模型智能度则要实现“跨场景跃升”,例如让目前能完成叠衣服、取饮料等基础家务的机器人,进化为办公室助手。

在韩峰涛看来,当机器人能动态处理不同场景的工作,才算是真正具备了具身智能的雏形。而如何让机器人适应更多场景?韩峰涛指出,数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要让机器人接触、采集更多数据。

“因为具身智能最核心的难点在AI,也就是机器人的‘大脑能力’,而AI是数据驱动的,积累更多高质量的真实数据,才能提升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能力和表现力。如何获取更多数据训练模型、让模型训练更快、在新场景更快学会新技能等,是具身智能下一步要继续突破的难点。”韩峰涛进一步表明。

值得一提的是,千寻智能近期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在京东押注的具身智能企业中,千寻智能是兼具“大脑”与“身体”的一家企业,这笔投资也引发市场众多关注。

韩峰涛表示,这笔投资的核心逻辑藏在“物流科技”的底层需求里。“京东不仅是电商企业,更是物流科技企业,需要通过机器人降低人力依赖、提升订单准确性,而千寻的‘大脑能力’也就是AI模型驱动的自主决策系统,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在韩峰涛看来,当具身智能的大脑足够强大、身体足够灵活,机器人走进工厂、办公室乃至家庭的那一天,将比想象中更快到来。

Top

1、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现在的AI技术和服务,90%会消失

2、特朗普四年任期预测,特朗普四年后再竞选

3、“关注了20个机车网红,现在已经去世11个”,骑行安全是否应该格外重视了?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wxw59.cn/SWL/detail/ocagox.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鹿青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