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再“割肉”,中国儒意2.4亿拿下“万达弃子”是福是祸?
(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当王健林的万达“大卖场”继续开张,曾多次对其“江湖救急”的老朋友——中国儒意,又出手了。
7月22日,中国儒意(股票代码:00136.HK)公告称,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及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快钱金融是万达金融板块的核心资产,其不仅是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首批合作机构之一。2014年,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了快钱68.7%的股权。
如今,这张支付牌照的估值已缩水近七成,但其命运的改写,或不仅意味着万达系在债务高压下的无奈妥协,也隐藏着中国儒意切入金融支付领域的转型野心。
价值腰斩的牌照:一张金融服务的入场券
数字化时代,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不仅是金融服务的入场券,更是打通资金闭环的枢纽。
公开资料显示,快钱成立于2004年,于2011年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推广数字人民币,推出跨境收付款、海外购等跨境业务产品,业务覆盖全国,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
2014年底,万达以近2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快钱支付68.7%股份,获得控股权。彼时,快钱稳居行业第四,拥有全牌照优势,年交易规模仅次于银联商务、支付宝和财付通。
在拿到关键的支付牌照后,万达的金融布局得以加速,快钱也很快被并入金融板块成为成员企业。彼时,万达雄心勃勃计划结合旗下资源将快钱打造为“互联网金融生态链”的核心平台。王健林也曾公开表示,“万达金融集团成立是万达的一件大事,我对金融集团有很大期许,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就是这一板块。”
但显然,万达金融板块的后续发展未及预期。2017年,快钱创始人关国光将手中持有剩余的快钱股份卖给万达,万达实现对快钱支付的全资控股。而此后,快钱的高层管理人员动荡,多次更换法定代表人。其中,不乏有人因涉嫌受贿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被提起公诉。
2018年,万达出现资金紧张,快钱“卖身”的消息也随之不断流出。由于其牌照业务覆盖相对较全,苏宁、京东、中石化、字节跳动等巨头都曾经传出购买意向,但最后皆没了下文。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快钱虽然估值为8亿元,但据天眼查app显示,企业人员规模为0,属微型企业。
中国儒意,又究竟是何来头?
早在2023年7月3日,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首次入股持牌机构钱宝科技成为新晋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仅0.8333%。目前,钱宝科技已经更名为鲲鹏支付。
同年7月23日,上海儒意以22.62亿元的价格,受让北京万达投资49%股权,为当时资金紧张的万达“输血”。本次股权转让前,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及王健林合计持有其100%股权。此后近一年时间里,中国儒意及旗下公司通过多次股权受让,获得了万达投资100%股权,并通过万达投资间接成为万达电影的实控人。这家老牌院线的“话事人”,也从王健林变为了影视行业“资本大佬”柯利明。
彼时,就有市场分析认为,“儒意系”意在通过资本纽带,为后续支付牌照布局铺路。如今,中国儒意的公告坐实传闻。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支付最终还是场景的“游戏”,儒意能够给快钱带来的资源协同,可能是万达影院相应的接入以及在B端支付场景的企业服务资源。
但他也强调,“快钱一直是一家线下收单机构,线下场景占据绝对的收入大头,此前有万达场景做支撑,但目前银行卡收单市场本身就处于收缩的状态,未来的盈利增长速度还需要验证。”
此外,快钱本身的“贬值”,也并非没有说法。除了仅剩不足一年的牌照有效期,快钱已多次因违规操作收到监管处罚。
“当然也要看到,快钱近三年累计被罚超千万元,暴露其风控体系薄弱。”王蓬博认为,儒意需投入资源整改,避免牌照被吊销风险。而且快钱股权相对分散,此前与万达、腾讯等股东协同也有限,儒意需注意协调现有股东利益,避免战略执行碎片化。
在债务转嫁与跨界豪赌的资本迷局之下,中国儒意能否顺利消化“万达弃子”、避免“持牌空转”,市场或将在未来给出答案。
1、曾袭击中国人,三名武装分子被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击毙,巴基斯坦枪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