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美人工智能发展差距缩小,全球大模型数量增长放缓,中美人工智能之争
反映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格局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指数报告2025》)在7月26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共同编写,已连续五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
《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发布现场。主办方供图
报告聚焦基础支撑、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国际合作交流5个维度,通过构建三级指标体系,采用39项评价指标,对46个重点国家2024年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指数报告2025》显示,美国和中国稳居第一梯队,总分大幅领先其他国家。2024年,美国以77.97的总分居全球最高,中国总分为58.01分,排名第二。对比2023年,中美整体发展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两国分差从2023年的22.02分,缩小至2024年的19.96分。
各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与排名。来源:《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
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中的两强之一,其发展形势广受关注。《指数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5个一级指标均排名第2;计算基础、人才、教育等8个二级指标排名前2;电站容量、顶级论文量、大模型数量等20个三级指标排名前2。但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整体上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高价值专利数量、风险投资规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指数报告2025》还提到,全球大模型创新力量不断集中,性能差距显著收窄。大模型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基础大模型领域研发门槛日益攀升,大模型数量增长有所放缓。2023年大模型数量增长率约为276%,2024年下降至12%。主流技术路线主导大模型研发,顶尖大模型交替领先,性能差距缩小。全球大模型集聚效应明显,中美发展优势持续增强。报告显示,中美两国2022年至2024年新增人工智能大模型数量占全球比例由72%跃升至86%。
放眼全球,美国、欧盟、英国、韩国等密集性出台多项举措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指数报告2025》数据显示,AI基础支撑能力与国家经济水平之间关联增强,近年来南北方基础支撑指标方面鸿沟加大,亟待推进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共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风险投资热度回升,资本向优势国家和头部企业聚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赵唯佳 林文琪 发自上海
1、北京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北京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信息
3、通讯丨来时好奇,归时惊艳——法国游客的中国体验之旅,法国人来中国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