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从“黄沙窝”到“绿长城” 世界最大人工沙棘林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生态奇迹

时间:2025-07-27 07:29 作者:洋葱0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从“黄沙窝”到“绿长城” 世界最大人工沙棘林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生态奇迹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环球资讯特别策划“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跟随记者走进西藏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感受西藏各领域发展巨变。

西藏自治区山南隆子县曾高寒干旱、风沙肆虐,一年近8月沙尘天。60年来,三代人接力种沙棘,建成40余公里、超50平方千米的“绿色长城”,先后获“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和“世界最大的黑青稞种植基地”两大认证。治沙、建公园、促增收,成为“两山”理念及西藏生态与民生协同发展的鲜活例证。

山南隆子县2019年被确认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

“我们这边是红色隆子、幸福边疆,大家看到的是我们人工种植的沙棘,这个总共面积是50平方公里,总共连绵40km,应该说是很震撼。”

记者在西藏山南隆子县沙棘生态公园观景台上拍到的沙棘林画面

站在海拔3800米的隆子县沙棘生态公园的观景台上,西藏山南隆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巴桑次仁满是自豪。从黄沙蔽日到绿意盎然,隆子河谷的变迁,恰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上世纪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芜、风沙肆虐,一年近8个月都是沙尘天气,晴天黄沙蔽日,雨天泥沙横流,干部群众苦不堪言。在隆子河谷流传着一句俗话叫“聂巴阿贴组”,意思是“只要你说话,身上的沙土就会往下掉”。沙化使得牧草稀疏,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战天斗地,上演了一幕幕绿进沙退的壮丽篇章。县长巴桑次仁回忆道: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的老百姓干部职工一任接着一任干,每年到了春季,都不停地在种,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么大的规模,生态价值非常高。以前这里沙尘比较大。现在种了沙棘防风固沙,到了冬天也能够把沙子全部挤压住了,现在我们这里生态非常美。”

山南隆子县2023年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黑青稞种植基地”

60年的岁月长河中,隆子县人每年都在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在隆子县沙棘生态公园的展览馆里,一组数据格外醒目:1970年,沙棘林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1990年,扩展到10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50平方公里。此外,气象数据显示,隆子河谷的沙尘天气如今从每年8个月减少到2个月,空气湿度提高了15%,周边青稞亩产从不足百斤提升到800斤。这些数字背后,是三代隆子县人“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

巴桑次仁说,隆子县当地将5个沙棘主题公园分布在县城各个片区,让居民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践行“生态惠民”的理念。

“这个县城虽然非常小,但我们一直把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最大的价值观。我们小小的县城也安排了五个公园,基本上都是沙棘主题公园。这里就是我们去年打造的一个沙棘主题公园,重点把江孜沙棘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又把其他的沙棘品种,如俄罗斯沙棘也种在这里。公园建完后,老百姓每天早上下午来锻炼、散步、休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是极大的。”

西藏山南隆子县沙棘生态公园一角

在巴桑次仁看来,这片沙棘林是“边疆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从风沙肆虐到绿意盎然,从苦不堪言到幸福满满,隆子县的变迁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发展的缩影。他望着远处飘扬的国旗,语气坚定:

“隆子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特别是我们玉麦(乡)也是‘两山’理念的实践基地。这几年,每年到了春季,植绿、爱绿、护绿,继续把种沙棘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的这一片大地绿色面积更大。”

记者在西藏山南隆子县沙棘生态公园观景台上拍到的沙棘林画面

从“聂巴阿贴组”的无奈,到“绿色边疆”的自豪,隆子县人用坚守书写了一个关于希望与奋斗的故事,筑起一道壮阔的“绿色长城”,也为西藏的生态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编辑:何颖

Top

1、少年肩担救国任,浮萍不改赤子心丨山河壮歌,台州社保电话

2、这条隐蔽的消息应该重视,特朗普要动手了,特朗普重要宣布

3、好评中国丨数字丝路:让技术跨越国界,用合作书写未来,数字丝路产业合作论坛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m.wxw59.cn/YGI/detail/sgnxpm.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洋葱0